第四卷 第八十六章 合作项目只是诱饵?-《寂静农场》


    第(2/3)页

    吃完饭后,三人又坐着喝了两壶茶,罗恒就先提出告辞了:“你们刚才说的项目,我回去仔细想想哪里合适。我手头上还有点事,就先回去了。”

    在回去的车上,陈博开着车,看了一眼后望镜,说:“后面有一辆车跟着,应该是黄主任的人吧。”

    李晟点头说:“应该是。”

    陈博笑了笑,说:“刚才罗恒的意思,应该是心动了。但他肯定要和人商量一下。”

    李晟对罗恒其实也就是临时起意,能达成合作关系当然好,如果不行,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原油人工生产、南光集团的暂时不可替代性,这两个在国内的布的棋子就已经足以保他在国内的产业二十年不会因为政局的变动而受损。

    当然,这个布局不仅能保证他在国内产业的安全,同时还以华夏日益提高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保证寂静农场安全的奥援。而寂静农场的安全又是保证国内产业的基础。这是一套连环马,相互的保险。至于二十年后,他在华夏国内也许已经完全站稳脚跟。就算有人想要对付他也难。

    所以在华夏他对强势政治人物的保护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相反,在巴西和美国两国,他的生意才更需要政治层面的保护。所以他会计划在巴西和美国推几个能在政治层面帮他说话的人上去。

    他刚才提出来的两个项目,其实也是他临时想出来的。那些东西空间确实有。拿出来展成一个项目肯定没有问题。

    但他对陈博计划将碳纤维生产工厂设在偏远的地方有点想不通:“你刚才说的,是真有那计划?”

    “你是想说各种成本的问题?”

    李晟摇头,说:“如果将工厂设在偏远的县,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至少人工成本会增加。”如果没有足够高的薪水,恐怕很难吸引大学生离开大城市去小县城工作。“问题是,我担心你就算开出相对高的薪水也很难吸引人才。”

    至于运输成本之类的,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知道去年全世界的碳纤维产量也不过六万吨。一个碳纤维工厂的年产量能达到一千吨就非常了不起了。李晟觉得陈博未必会在罗恒任职的县建那么大的工厂,也许建个年产一百吨的就差不多了。那个产量三辆卡车就能拖走。

    陈博笑着说:“那都不是问题。公司当然是在临港的。到时候建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厂子,也不需要多少人。有了那个厂子,也就和当地政府牵上关系,到时候做其他的投资也容易。”

    李晟这才明白他的意思。不过他说的也没错。投资的项目不一定是自己牵头的。这儿世界上做生意的人很多,缺钱的人也很多。而他们两个恰恰都不缺钱。既然他们已经在那里有了投资,也算是给当地官员一个过墙梯,有什么项目的时候有资格找他们拉投资。

    至于是不是投资,也可以视情况而定。

    而如果他们在那地方没有投资,当地政府的官员恐怕连他们公司的门怎么开都摸不着。

    第二天早上,陈博的司机接了他们两个去新东亚种子公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