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章 宣室问对(十五)-《汉大也》


    第(1/3)页

    刘启至此已心悦诚服,晁错也没了心气,像被打败的公牛,垂着头一言不发。

    刘启陷入犹豫中:“先生大才,朕已尽知,本欲将朝政大事悉以托付于君,但......”

    但不知该怎么安排杨玉职位。

    本来御史大夫是最好的选择,将晁错罢位,推杨玉上去。既能让勋贵集团出一口气,也能让杨玉身居高位,一方面展示他的优容厚待,另一方面能让杨玉为他高屋建瓴主持朝政。

    但杨玉已经前前后后彻彻底底将这样做的危害给他剖析个明明白白。

    所以,御史大夫不仅不能让杨玉担任,多半还要还于勋贵集团,以换来与后者的和解。

    刘启突然下定了决心,刚欲说什么,杨玉却率先道:“陛下心意,臣已知。但臣往日无名,近日无功,以一白身骤登尊位,难以服众。陛下若以臣可堪一用,不如就以一县之地试臣之材。”

    “一县之地?”

    刘启大惊,晁错疑色,周仁错愕。

    一县之地的主官是县令,最高也不过千石秩位。

    “不可,此非让先生屈尊而就邪。”刘启断然拒绝:“朕岂能让人指责朕薄待贤才。”他本打定主意,就算三公之位不可得,但怎么也要从九卿中为中方先生腾出一个位置,实在不行,起码也要两千石。

    如今对方却自请县令,这让刘启颇感窘迫,自己一个皇帝任命一个两千石都不能随心所欲。同时又为对方的善解人意感动,中方先生是不愿让朕为难啊。

    晁错脸色有些不自然,当初陛下认命他为内史,御史大夫时他可没有推辞。

    杨玉是为皇帝着想吗?

    当然......不是。

    他只是想低调些,不想出风头而已,所以才一直坚持。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身为穿越者当牢记这九字方针。

    刘启无奈,最终也只能同意。他想了想,说道:“那就长陵县吧,此县人员辐辏,百姓富庶。”

    长陵,汉高祖刘邦的陵墓。

    秦始皇时曾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汉朝沿袭了这种做法。

    并最终形成了陵邑制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