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二章 暹罗王国-《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3)页

    石达开虽然相信复兴军,但是对这里的土司也不得不防。万一有哪个不开眼的小土司在后面捅自己一下,那就恶心了。

    当石达开正带着人在缅北的丛林行军的时候。

    彭玉麟也开始接手石达开他们在南掌留下的遗产。

    有些被陈玉成打的躲进深山的土人,见到攻打自己的太平军退走了。还以为敌人撤军了,当他们欢欣鼓舞地想要的回到家园之时。

    又来了一批更加凶悍的人。

    湘军打仗素来以彪悍著称。对于这些突然间返回城市的土人。鲍超的二十师通常是用精准的射击来警告他们。

    等到,内阁派来的政府工作组到了当地之后,开始恢复当地的秩序。这种零星的杀戮才停止。

    虽然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复兴军都声称没有杀戮当地的土人。

    但是进驻的工作组在当地做人口普查的时候,还是比之前土王记录的人口少了一半。

    这一半人哪里去了,驻军的说法是土人太懒,没有存粮,他们进山后饿死了。

    工作组到了之后,开始重用当地的华人进行管理。当地本就有很多华人势力。

    只是之前,这些华人都是处在结寨自保阶段。现在华夏政府来了。

    这些人成了这里的主角。有些人读过书,立马就成为了当地华夏政府的官员。

    政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所有的土人都集中在一个个的村庄中。重新给他们的分配土地。

    他们的土地变少了就得跟好人一样勤劳耕种,不然就要饿肚子。

    剩余的土地全部收归华夏所有。政府将进行统一的规划,有的会建成农场,有的会分配给内陆迁来的移民。

    “发电给内阁。将南掌以甘蒙高原为分界线分成南北两个行省,北边的叫澜沧行省,南边的叫眉公行省。两个行省都要接受南方的百姓自主移民。”董书恒交代到。

    对于这两个行省,董叔恒将动员南方的无地、少地农民自己移民过去。那里的土地肥沃,不像远东那样是苦寒之地。

    华夏南方各省地上人多,董叔恒相信很多人会为了土地迁移过去的。

    历史上,广东、福建那么多下南洋的百姓,都是自发去的。现在哪里已经是华夏之地,那么愿意去的人一定更多。

    南掌就像师华夏雄狮的一只前脚踏进了暹罗湾。掌握了张条中间的主线,以后不管是暹罗还是越南都要的生活在华夏的眼皮子底下,这样,他们还能够有小动作吗?

    南掌正好处在中南半岛,中间的一条南北高原地带。对两边都是俯视的姿态。

    现在的华夏地图不再是一只雄鸡,倒是越来越像一头丰满的雄狮了。

    澜沧江越往下游就越加的宽阔平缓。沿途的地区,大量的中南半岛河流汇聚进了澜沧江。

    张强的水师船队,带着一个刚补充到前线的陆战团越过了已经被复兴军拿在手中的万象,继续向下游探索前进。路上他们灭了几个南掌南部的土邦。

    南掌这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土邦都将都城建在澜沧江的边上。非常容易攻伐。

    基本上几炮打去,这些人就投降了。

    这里都是当初太平军没有打到的地方。算是几个漏网之鱼。

    “司令,再往前面就是真腊的地界了,那里现在似乎是暹罗的势力。”说话的是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瘦弱老人,他瘦的只剩皮包骨头,黝黑的皮肤包裹着骨头,让他的四肢看起来像是钢筋一般。

    关键是此人有一双大脚掌,哪怕此时站在稳重的大船上,此人也是光着脚板。

    这是一个澜沧江上的老船把事。他已经在澜沧江上跑了一辈子的船。

    因为上游有很多的暗礁、浅滩存在,所以能够从云南跑船到下游的船队很少。

    只有这种老把式知道那里有暗礁浅滩,以及如何才能够避开。

    当初船队找到这个老把式也花了很不容易。

    有了他,之前的探索船队才能够那么快地炸掉暗礁、浅滩,为水师打通道路。

    现在这个姓向的老头就是水师的活地图。

    “司令,前面有一座城叫上丁,驻扎着一伙暹罗人的水师。水师的将领叫做普拉,此人手中有几十艘大木船、还有火轮船,上面都装上了洋人的火炮。这暹罗人跟洋人关系不错。他们手中的洋枪、洋炮不少。”

    “当然了,他们可没有咱们的水师厉害。”

    张强没想到这个向老头鬼精鬼精的。他以前也是跑商船的,知道官家的水师就是大河上最大的水匪。

    当初满清治下,商船遇到了水师肯定是要要交保护费的。

    “向老头,那个什么普拉将军是不是以前经常盘剥你们的商船啊?”

    “啊,实不相瞒,张司令,这个暹罗普拉将军对于华商的态度确实不好。他不仅收钱,有时候还会炮击我们。似乎是纯粹为了自己取乐。”向老头见自己的小心思被拆穿了,干脆直接说道。

    其实在上游的时候,张强的水师就跟暹罗人打过交道。暹罗的北部和东部与南掌之间就是以澜沧江为界。

    所以水师在江上行走,经常能够见到暹罗人。有时候还会碰到暹罗人的巡逻船队。

    不过这些暹罗人远远地看到华夏的船队都是恭敬地避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