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五音-《汉家日月》


    第(2/3)页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笛韵悠扬,歌声宛转,甚是动听。人是美人儿,词是好词,唱功也没得说,那些乡绅人人摇头晃脑,纷纷打着节点赞叹不已,连带于望带来的那些武将也是听到眉开眼笑。

    不会吧?看到自己带来的那些武将也是听的人人欢喜,于望不由鄙视起自己来了。难道自己out啦?脱离时代了?

    可不是如此嘛!来自后世的自己不要说听唱曲,就是传统的戏剧也是一窍不通。后世京剧的没落是有原因的,最大的硬伤就是那些戏剧演员再怎么卖力唱,奈何新一代听众谁能听懂台上在唱什么?都听不懂你唱啥,谁还有兴致关注?

    眼下于望瞧着这个歌妓在“飚歌”,心中却有些不耐烦起来。那女子唱罢,又上场了另一名歌妓。这女子三十四五岁年纪,举止娴雅,歌喉更是熟练,纵是最细微曲折之处,也唱得抑扬顿挫,变化多端,她唱的是司马光的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由不得这名歌姬不卖力,此时同行翘楚秦如烟大家在场,重压之下,她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这首词确是唱得极尽佳妙,道尽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意境,这也是这名歌姬平生以来的最高水平发挥。

    场地下侧耳倾听的人们喝彩声雷动,连带秦如烟眼里也露出了赞赏的目光。

    只是可惜了,“阳春白雪”对于于望这个下里巴人就是对牛弹琴,这两名歌姬唱了这老许多,于望愣是一句没有听懂,听得十分气闷,忍不住打了个呵欠。

    “将军身为军阵杀伐之人,柳郎、司马光之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此哪能对的上将军的胃口?”秦如烟那柔柔语音响在于望的耳边。

    原来先前两歌姬在唱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于望心里嘀咕道,看来以后要听曲,还得配带翻译啊!

    “那么按如烟姑娘的意思,我该听什么歌曲呢?”于望振了振精神,随口问道。

    “依小女子看,将军面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将军令’。”

    秦如烟就坐在伸手可及的旁席,其幽香袭人,甜美的声线令于望也不由心跳加速。

    听闻如烟如此回答,于望心头无奈,不是你们唱功的问题,而是没有翻译的问题。于是随口应道:“不在乎唱法是哪种,我呢,自小五音不全,别人怎么唱都是好听的!尤其是如烟姑娘的大名,如雷贯耳!想必你的歌声是比天籁更好听的,在姑娘嘴里出来的不论是婉约豪放,必定都是仙曲。等会儿我就洗耳恭听了,哈哈!”

    看到于望的随口应承,秦如烟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心中大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