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沛王府-《南北大唐》


    第(2/3)页

      虽然李煜很是不屑这句话,因为历史在不断证明,那些做恶多端的人未必会得报应。但也得拿出来说说,用来唬那些心虚的人不错。

      堂中众人像是赞同李煜的观点般点点头。

      “诸位今日饮酒一番,谁先来作诗一首以助酒兴?”做为东道主的李贤听过煜弟讲的笑话后提议道。

      唐代文人中最盛行什么?那就是作诗。与朋宴饮时作诗,离家时作诗,仕途不畅作诗,见一美景又作诗。只要心情来了无论如何都要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目前的心境。

      可以说唐代文人做诗就像现代年轻人在QQ空间微信朋友群发自己的动态让别人知道是一样的道理,以此发泄出当时自己内心的情绪。

      堂中坐的除了李煜外都是沛王府的各部属官,有李贤的老师,有王府如王勃这样的修撰,其中自然以王勃的文采最佳。

      “就请子安赋诗一首,诸位意下如何?”殿中一人提议道。

      “甚善。”

      自家殿下提议赋诗助兴,燕王殿下年幼,并未听闻其有良诗之作。堂中看来自然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先来了,但有王勃这位被陛下誉为大唐神童的大才子在这里坐着,其他人自是不会先跳出来献丑。

      “那在下就献丑了!”

      王勃见殿中有人提议自己先来一首,二王和其他诸位臣工都赞同的望着自己,要是不出来赋诗一首就说不过去了。

      侍女取来笔墨纸研放在王勃面前的案几上。王勃思索了番,提起笔就洋洋撒撒的在白洁的纸上挥起了笔墨。

      坐于王勃两旁的人依靠离得近,歪着身子先睹为快。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待王勃诗成,众人开始传阅鉴赏此诗的韵味,王勃的诗才得到在场众人的一致赞赏,不愧为奇才。

      鉴赏完王勃的诗,其他人等也开始调动心中文采纷纷动笔在白纸上挥就笔墨。

      殿中众人在抠动脑细胞琢磨着该写一首什么亲的诗才能助酒兴时,李煜没在侍女准备在案几上的白纸上写作,而是从衣袖中抽出一本书,翻开蓝色书页露出空白的纸张。细细思索一番,是像那些穿越文中主角一样抄一首后世名家之作达到轰动长安的目的,还是凭十年真才实学自己写一首呢?以李煜目前的文学水平,估摸着也就一般般,在殿中想必只是中留水平。

      这可没有自夸,唐宋诗词,留下传世之作的也就那么些人,可唐宋数百年读书人数百万计,结果才几人写出千古名篇而得以让后人记住他。更多的则默默无闻,也有的人一生只写出一首名篇得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

      可见在诗坛这一块,读书人学会写诗也许不难,但要写出让世人称赞传颂的诗作那就难上加难了。这也是李煜能自夸写作水平在殿中众人中排中留的底气所在。

      最终李煜还是觉得以自己的才学写作,抄后人诗作不可能抄一辈子。更何况后人诗作都是作者在各自身处环境自身遭遇和所处时的内心感情的体现。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能找到后人适合的诗句来抄,总有一天会露馅。到时众人发现,曾经诗坛盛名的李煜写作水平突然变的极其不堪,那人们就会怀疑李煜是抄谁写的诗。那李煜的脸往哪搁?

      运气凝神,以十年之功提笔在书中第一页纸上挥下笔墨:
    第(2/3)页